×

专题活动
滇西北老君山科学考察工作进展
分享
时间:2023-12-18 来源:原创 浏览:3494

专题一、自然地理(包括地质地貌、地质遗迹、气象、水文、土壤子专题,以地质遗迹调查为重点。)

对区域西侧内丹霞地貌进行初步踏勘,收集了区域内高山丹霞地貌类型;对区域内典型构造剖面进行踏勘;初步对区域内岩浆岩类型及活动其次进行调查及研究;区域内冰川遗迹主要分布于海拔超过4000m的高山区,零星有冰蚀地形和冰川堆积物;对区域内地质遗迹景观类型进行调查划分,初步调查了地质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地貌景观大类、水体景观大类、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共5大类11类16亚类,主要为碎屑岩地貌景观、湖泊、沼泽景观。

专题二、植被与生态系统(包括植被、生态系统子专题,包括对寒温性杜鹃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的调查。)

       目前已完成考察区域植被与生态系统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初步拟定植被与生态系统专题提纲;完成植被与生态系统野外调查工作用图,并初步在工作用图上布设完成8条样线和62个野外调查样地工作。

专题三、大型真菌和维管植物多样性(包括大型真菌、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子专题。)

       一、大型真菌组于2023年8月22日至8月31日开展了为期10天的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课题组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669号,包括牛肝菌科、红菇科、珊瑚菌科和鹅膏科等多个类群的野生食用菌和毒菌。目前,已完成669号标本DNA的提取和部分标本的测序工作;正对所采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研究,对于鉴定困难的类群将结合DNA片段信息进行物种的精准鉴定。

       二、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专题组目前共完成二次野外调查,已完成玉龙县境内黎明乡、石头乡及石鼓镇大部分区域的外业调查工作。野外共采集标本365份,拍摄标本彩色照2000余张。经初步统计,共记录区域内石松类及蕨类植物100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

       三、植物子专题进行了一次野外调查(2023年8月20日至9月9日),共采集标本1060号。目前正在进行标本鉴定,截止2023年12月10日,已经完成530号标本的鉴定,根据历史采集和本项目所采标本,已经形成一个包括裸子植物3科3属5种,被子植物80科251属352种的初步名录。

专题四、野生动物多样性(包括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子专题,包括对滇金丝猴等珍稀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的调查。)

动物专题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14日对老君山进行了第一次科考,本次科考主要针对老君山北边的格拉丹、西边的金丝厂和箐花甸、东边石鼓镇和黎明等几个地方,对老君山不同海拔不同生境的动物进行了综合考察,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红外相机布设、铗捕法及埋罐法采集小型兽类,以及样线法调查鸟类、两栖及爬行动物。

一、红外相机布设。本次考察沿不同海拔段(高、中、低)和多种生境(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共放置红外相机60台。

二、铗捕法采集小型啮齿类动物。本次调查一共设置了7个铗捕的样地进行调查,包含了草地、农田、森林、河沟等不同生境类型以及不同海拔段。同时采用埋罐进行辅助调查,一共捕获啮齿类动物225只、鼩鼱8只、水鼩1只、鸟类3只,另外捕获蛙3只、蛇1条。

三、鸟类样线调查。本次考察一共设置鸟类观测样线17条,共观测到鸟类470次110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

四、两爬调查。本次考察共采集两栖动物标本24头8种,蜥蜴亚目标本10头4种,蛇亚目3头2种,其中1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短尾龙蜥),观察管护站标本1头1种(高原蝮),其他途径获得1种(菜花原矛头蝮)。访谈得到两栖动物1种(湍蛙属1种)。

五、本次共收集食肉动物粪便样品5份用于DNA条形码分析。

专题六、景观和人文资源(包括景观、人文资源子专题。)

自然景观资源子专题已对老君山区域内自然景观资源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对九十九龙潭、黎明、大羊场、格拉丹、金丝玉峰区域自然景观进行了初步踏查;已制定老君山区域自然景观资源调查方案一套,确定了考察线路和重点考察对象。

人文资源子专题已制定老君山区域人文资源调查方案1套;已完成丽江市玉龙县、大理州剑川县、怒江州兰坪县涉老君山区域的人文资源普查工作;已完成玉龙县石鼓镇、兰坪县通甸镇2个重点乡镇的人文资源收集、整理、分类、单体筛选工作。

专题七、数据库和摄影摄像(包括数据库、摄影摄像子专题。)

从启动会开始共制作5个专题短视频;构建了包括道路、山峰、水系、居民地、政区界线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含TM、ETM、SPORT等多源影像数据、气象数据等本底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