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目录
- 林业调查规划
- 2025年 第50卷 第1期
- 出刊日期:2025-01-20
《林业调查规划》是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林业科技类专业学术期刊,被多家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云南省优秀期刊,“西牛计划”之优秀中文科技期刊。本刊报道林草行业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设置有森林经理(含资源监测、管理等)、森林培育、生态保护修复、林草碳汇、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含森林、草原、湿地、景观)、动植物(含古树名木)、森林土壤、林草灾害(含林火、病虫害、外来物种)、林草产业、智慧林草(信息化)、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园林绿化等栏目。
更多+
- 基于GIS 与AHP 的遗址公园未来发展趋势探究 ——以开封古城墙公园为例
- 卓 傲,王鹏飞
- 2025 Vol.50(1):1-10[摘要](384)[PDF](325)
- 不同郁闭度乔木林下绒毛方竹种植成活率研究
- 杨太橡,白祖云,赵 静,李长伟,田茂平,祖万巧,魏洪兵,王 凯,李 伟,易正希,骆思霜
- 2025 Vol.50(1):11-16[摘要](368)[PDF](315)
- 基于单株产量的大理州大泡核桃立地适宜性分析
- 施俊美,李 静,赵玉堂
- 2025 Vol.50(1):17-23[摘要](362)[PDF](387)
- 西双版纳州兰科植物资源多样性与分布特征研究
- 郑静楠,吴富勤,岩 光,郑进烜,延红卫
- 2025 Vol.50(1):24-29[摘要](383)[PDF](380)
- 不同造林模式下2个树种在矿山迹地植被修复中的表现研究
- 严 毅,金智伟,杨利明,铁筱睿,李天禄,徐钡昌
- 2025 Vol.50(1):30-33[摘要](349)[PDF](309)
- 道路路基工程建设中碳排放量计量分析
- 刘宏波,吴永军,叶 超
- 2025 Vol.50(1):34-39[摘要](350)[PDF](294)
- 我国林业碳汇认购替代生态修复方式的检视与发展
- 翟天波
- 2025 Vol.50(1):40-44,55[摘要](343)[PDF](416)
-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结果与分析
- 罗怀秀,徐吉洪,华朝朗,杨忠兴,陶 晶,俞 瑶
- 2025 Vol.50(1):45-55[摘要](359)[PDF](368)
- 衡阳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践研究
- 张光达,向 晖,万 诚
- 2025 Vol.50(1):56-61[摘要](349)[PDF](385)
- 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研究
- 章 煜,崔茂欢,姜健发,周顺福,杨家伟,王有位
- 2025 Vol.50(1):62-66[摘要](370)[PDF](419)
- 公路改扩建工程对云南红河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 马山俊,杨跃仙,章文杰,韩 枫,魏雪峰
- 2025 Vol.50(1):67-71[摘要](337)[PDF](413)
- 基于MSPA 与MCR模型的洛阳市生态网络构建研究
- 刘禹歆,曹 攀,钱程阳,李 悦,钱 阳
- 2025 Vol.50(1):72-79[摘要](353)[PDF](382)
- 湖南工学院功能区植物群落结构与景观评价
- 王 蓓,刘禹歆,曹 攀,钱程阳,李 悦,钱 阳
- 2025 Vol.50(1):80-88[摘要](357)[PDF](288)
- 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 王有兵,姜健发,杨淑娇,胡昌平,杨国斌,梁建忠,余皖云,罗燕彬
- 2025 Vol.50(1):89-94[摘要](354)[PDF](387)
-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及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 廖正杭,陈 婷,赵永丽,李 伟,杨 科
- 2025 Vol.50(1):95-103[摘要](348)[PDF](350)
- 临沂市引种大花月季及丰花月季综合评价
- 张仪东,张军祥,王玲玲,宋红丽
- 2025 Vol.50(1):104-108,200[摘要](355)[PDF](409)
- 腾冲红花油茶4 种活性物质含量及变异分析
- 尹必期,张仁斌,余祖华,李看清,李丽华,刘加理,谢 胤,寸明辉,徐志映
- 2025 Vol.50(1):109-114[摘要](344)[PDF](301)
- 极小种群植物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综述
- 杨忠兴,华朝朗,陈春祥,赵昌奎,胡艳萍,吴明慧,张天壁
- 2025 Vol.50(1):115-121[摘要](356)[PDF](401)
- 广东省荔枝古树资源分布及影响要素研究
- 杨佐兵,魏玉晗,魏 丹
- 2025 Vol.50(1):122-127[摘要](354)[PDF](337)
- 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
- 郭宝华,崔茂欢,徐丕聪,姜健发,房以好,王有兵
- 2025 Vol.50(1):128-135[摘要](351)[PDF](313)
- 海拔对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拐棍竹异龄叶性状的影响
- 焦晋川,李 梦,陈亚文,王显智
- 2025 Vol.50(1):136-144[摘要](340)[PDF](327)
- 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于楠楠,陈海垚,尚天歌,刘瑞龙,薛利忠,焦欣磊,廉培勇,刘秀莲
- 2025 Vol.50(1):145-152[摘要](349)[PDF](341)
- 火后萌生栓皮栎林地表可燃物特征研究
- 陈启良,叶 彪,王秋华,洪瑞成,王 劲,陈诗俊,马 诚,朱熙隆
- 2025 Vol.50(1):153-157[摘要](341)[PDF](317)
- 无人机喷施无公害杀虫剂防治落叶松松材线虫试验效果比较
- 张晓娟,付耀凯,王建平
- 2025 Vol.50(1):158-162[摘要](340)[PDF](303)
- 核桃溃疡病化学防治研究
- 庞久帅,赵燕琴,原阳晨,周苗苗,许晨阳,刘 伟,李会平
- 2025 Vol.50(1):163-168[摘要](346)[PDF](311)
-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漓江西岸喀斯特传统聚落生态智慧研究
- 梁景慧,梁福兴,粟巧兰
- 2025 Vol.50(1):169-178[摘要](348)[PDF](352)
- 陕西省域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
- 庞 静,戴平章
- 2025 Vol.50(1):179-185[摘要](359)[PDF](324)
- 疗愈景观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 毛海宁,燕亚飞
- 2025 Vol.50(1):186-194[摘要](359)[PDF](304)
- 国外国家公园原住民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孔 凯
- 2025 Vol.50(1):195-200[摘要](387)[PDF](313)
- 基于GIS 与AHP 的遗址公园未来发展趋势探究 ——以开封古城墙公园为例
- 卓 傲,王鹏飞
- 为实现城市更新规划中遗址公园效益最大化,以开封古城墙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AHP 层次 分析法构建遗址公园评价准则,并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值,构建公园城市背景下遗址公园完善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 技术实现评价结果可视化。综合评价结果,开封古城墙公园一致性较高,大多数区域处于一般水平,受建造及改造时间影响,较早完工的南城墙公园综合评价中等偏下,经过修缮的东北角—曹门城墙公园评价结果中等偏上,大梁门—西北门段城墙公园遗址保护满足度最高,满足度最低的是曹门—东南角城墙公园。提出加快遗址修缮进展,对道路系统进行更新以增加公园使用便捷性,加强对城墙内侧公园的规划等建议。
- 2025  Vol.  50(1):    1-10
    [摘要](384)     [PDF](325) - 不同郁闭度乔木林下绒毛方竹种植成活率研究
- 杨太橡,白祖云,赵 静,李长伟,田茂平,祖万巧,魏洪兵,王 凯,李 伟,易正希,骆思霜
- 在水富铜锣坝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绒毛方竹林下种植试验,设计上层乔木不同郁闭度5 个 小区,分别采用不覆盖地膜和覆盖地膜两种处理,调查种植后3~4 个月及12~13 个月的成活率,并进行F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覆盖地膜时,上层乔木郁闭度对短期造林成活率有显著影响;覆盖地膜时,上层乔木郁闭度对短期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通过覆盖地膜有助于提高林下种竹的短期造林成活率。是否覆盖地膜,上层乔木郁闭度对1年造林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覆盖地膜虽然有利于提高绒毛方竹短期内的造林成活率,但不利于提高造林1年后的成活率。
- 2025  Vol.  50(1):    11-16
    [摘要](368)     [PDF](315) - 基于单株产量的大理州大泡核桃立地适宜性分析
- 施俊美,李 静,赵玉堂
- 依据大理州2010—2019年核桃产量调查数据,采用BP 神经网络分析方法,以地形、土壤、气候等多个自然环境因子以及与立地相关的人为因素作为输入层,以单位面积冠影核桃干果产量指数作为输出因子,对大泡核桃立地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大理州大泡核桃种植地总面积212 699.2 hm2,其中立地适宜性等级为“好”的种植地面积54 751.4 hm2,等级为“中”的种植地面积 97 313.8 hm2,等级为“差”的种植地面积60 634.0 hm2。基于产量角度分析结果,大理州大泡核桃种植地块立地适宜性总体上处于中上等水平;立地适宜性评为“中”“差” 的面积占比高达74.3%,表明大理州大泡核桃种植地立地适宜性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 2025  Vol.  50(1):    17-23
    [摘要](362)     [PDF](387) - 西双版纳州兰科植物资源多样性与分布特征研究
- 郑静楠,吴富勤,岩 光,郑进烜,延红卫
- 为更好地掌握西双版纳州兰科植物资源状况和分布特征,基于云南省野生兰科植物资源野外调查成果和文献资料,系统分析保护级别、濒危等级、特有性、地理和海拔分布状况。西双版纳州分布有兰科植物91属301种;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分布海拔梯度500~2 000 m;水平分布以勐腊县分布种数最多。建议以加强保护体系建设、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基础科学研究和尽快制定地方性野生兰科植物保护相关法规。
- 2025  Vol.  50(1):    24-29
    [摘要](383)     [PDF](380) - 不同造林模式下2个树种在矿山迹地植被修复中的表现研究
- 严 毅,金智伟,杨利明,铁筱睿,李天禄,徐钡昌
- 为了解不同树种、不同造林模式在矿山迹地植被修复中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初期生长表现, 在昆明市海口林场废弃磷矿山进行了2 个树种、3 种造林模式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极显著(P<0.01), 华山松的造林成活率(100%) 远高于滇青冈(89.76%),2 个树种纯林的保存率远大于混交林的保存率;不同造林模式下林分生长量之间树高差异极显著(P<0.01)、地径生长量之间差异显著(0.01<P<0.05),滇青冈表现出较高的树高生长 量(混交林30.83 cm,纯林17.10 cm),华山松树高生长量均不高(纯林0.64 cm、混交林0.52 cm);滇青冈纯林和混交林地径生长量表现适中(纯林0. 64 cm、混交林0.52 cm),而华山松纯林和混交林地径生长量表现出两个极端(纯林0.83 cm、混交林0.47 cm);2 个树种造林保存率与地径生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树高生长量与地径生长量呈显著负相关。认为华山松和滇青冈在矿山迹地植被修复中有很强的适应性,不同造林模式对造林成活指标和生长指标影响较大;综合多性状评价,滇青冈混交林成效最好,其次为华山松纯林、滇青冈纯林,华山松混交林成效最差。
- 2025  Vol.  50(1):    30-33
    [摘要](349)     [PDF](309) - 道路路基工程建设中碳排放量计量分析
- 刘宏波,吴永军,叶 超
- 在“双碳”战略推进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不容忽视,围绕公路路基建设过程中碳排放量的不同阶段计算模型,对项目中的碳排放量占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建设过程中原材料水泥和砂石集料生产耗能产出是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材料运输 距离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中原材料生产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8.24%,材料运输过程(运输平均距离按1 km 计) 碳排放量占比8.51%,施工过程碳排放量占比3.25%。针对降低原材料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提出控制运距、改良生产工艺和采用新能源设备等建议。
- 2025  Vol.  50(1):    34-39
    [摘要](350)     [PDF](294) - 我国林业碳汇认购替代生态修复方式的检视与发展
- 翟天波
- 最高人民法院已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林业碳汇认购替代生态修复方式的裁判规 则,这既是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司法回应,也是对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路径的有益拓展。通过检视当前实践发现,该方式存在被不规范适用、碳汇损失核算标准混乱、修复裁判的执行 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适用范围扩张空间失序等问题,掣肘着其实践效能的发挥。据此,提出加紧研究出台细化性规定并推动相关立法,明确该方式的司法适用要求,制定林业碳汇损失核算标准体 系,健全碳汇认购的执行与监督机制等规范化发展策略,以推动林业碳汇修复方式更好地发挥实效。同时还应厘清林业碳汇修复方式的适用范围边界,以合理挖掘其潜在的生态服务价值。
- 2025  Vol.  50(1):    40-44,55
    [摘要](343)     [PDF](416) -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结果与分析
- 罗怀秀,徐吉洪,华朝朗,杨忠兴,陶 晶,俞 瑶
- 在开展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保护空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整合优化规则,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整合。结果显示,云南省纳入整合优化的自然保护地共有6类324个,整合优化过程中被归并98 个、被转型37个、被拆分1个、撤销16个,整合优化后,全省自然保护地共225 个,总面积485.86 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68%,与整合前实际净占地面积469.89 万hm2相比,净增面积15.97 万hm2,占比增加0.42%。整合优化实现了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保护面积不减少的目标,将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夯实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基础,促进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
- 2025  Vol.  50(1):    45-55
    [摘要](359)     [PDF](368) - 衡阳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践研究
- 张光达,向 晖,万 诚
- 分析衡阳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对空间布局进行整合优化,解决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系统评估当前自然保护地存在的问题,采用AHP 法构建评估体系,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提出整合优化方案。结果表明,调出存在各类空间矛盾冲突地块面积10 366.33 hm2,将9 933.68 hm2 生态空间调入 自然保护地范围,整合优化后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地26 个,总面积109 621.44 hm2;完全整合耒阳蔡伦故里风景名胜区等7 个自然保护地,撤销湖南衡阳横江省级湿地公园,新设耒阳五峰仙省级森林 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解决了自然保护地内部矛盾,做到应保尽保;构建的包含1 个目标层、5 个准则层、34 个指标层的自然保护地评估体系可行;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有利于保 护管理的深入推进。
- 2025  Vol.  50(1):    56-61
    [摘要](349)     [PDF](385) - 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研究
- 章 煜,崔茂欢,姜健发,周顺福,杨家伟,王有位
- 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法、样线法、访问法和文献查阅法,对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共记录兽类6 目12 科22 种,其中东洋种13 种,广布种9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 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物种8 种,列入IUCN 红色名录物种1 种,列入CITES附录物种7 种。兽类科的多样性指数DF为3.817 1,属的多样性指数DG为2.965 0,G-F指数DG-F为0.223 2, 兽类组成以单种属为主。调查更新了保护区兽类资源本底,并对兽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出建议。
- 2025  Vol.  50(1):    62-66
    [摘要](370)     [PDF](419) - 公路改扩建工程对云南红河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 马山俊,杨跃仙,章文杰,韩 枫,魏雪峰
- 系统调查红河县大架公路改扩建工程在云南红河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评价区域的生物多 样性现状,从建设项目对景观/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 栖息地)、物种/ 种群、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社会因素等6 个层次进行公路改扩建工程对保护区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对云南红河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值为52.52,依据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分级标准,确定为“中低度”影响,结合公路施工期及运营期的人为活动对动植物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缩短边坡长度、加强林地管理和植被恢复、加强污染控制与清理、加强对重点保护动物和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等具体措施。
- 2025  Vol.  50(1):    67-71
    [摘要](337)     [PDF](413) - 基于MSPA 与MCR模型的洛阳市生态网络构建研究
- 刘禹歆,曹 攀,钱程阳,李 悦,钱 阳
- 以洛阳市为例,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和重力模型 构建洛阳市中心城区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洛阳市中心城区生态源地总面积为50.768 hm2,通过景观指数分析得到洛阳市主城区内生境斑块的最小面积阈值为0.03 km2,共识别出重要生态源地10 个;根据MCR 模型得到的重力模型矩阵,识别出生态廊道共44 条,重要廊道13 条,一般廊道31 条;生态源地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范围内的东部、南部以及边缘地带。综 合阻力呈中、西、北部高,东部偏低,交通路网多,生态环境有待加强。对洛阳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后,增加生态源地3 个,添加10 个绿地斑块作为踏脚石,得到新增潜在生态廊道22 条,利用生态网络结构评价体系,计算出α、β、γ指数分别为2.48、5.07、2,均有所提升,优化后的生态网络提升了区域生态斑块间的连通度,增强了洛阳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2025  Vol.  50(1):    72-79
    [摘要](353)     [PDF](382) - 湖南工学院功能区植物群落结构与景观评价
- 王 蓓,刘禹歆,曹 攀,钱程阳,李 悦,钱 阳
- 以湖南工学院典型功能区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拍照采集和分类检索等方法调 查了群落结构,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估其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校园植物以常绿乔木和灌木为主,这符合湖南地区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的特点。生活服务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共记录到植物65科120属146种。景观综合评价显示植物景观的营造效果较好,属于Ⅰ、Ⅱ级。针对其他校园区域植物配置方面的不足,建议根据生态人文景观建设需求,精选植物种类以丰富季相景观变化,合理配置植物群落的层次,并着重加强水生植物的养护。
- 2025  Vol.  50(1):    80-88
    [摘要](357)     [PDF](288) - 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 王有兵,姜健发,杨淑娇,胡昌平,杨国斌,梁建忠,余皖云,罗燕彬
- 基于前期综合科学考察资料,对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展开了全域植物种类及植被类 型补充调查,分析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组成及群落α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97 种,隶属86科252属;含10 种以上的科有13 个,占总科数的15.1%,其中包含有203个种,占湿地公园全部种数的51.1%;禾本科、蔷薇科、菊科及毛茛科植物为常见科,各科含种数均 超过20 种;单种科占比31.4%,单种属占比66.3%;种子植物属的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累计占比达65.2%,其中北温带分布属有104 个,占种子植物属的43.3%;湿地公园的植被可划分为6 个植被型,8 个植被亚型,12 个群系组和18 个群系,灌丛面积占比最高(38.37%),其次为草甸类(30.71%), 再次为乔木林类(29.97%);α多样性指数呈现乔木林和灌丛类较草甸和水生植被类高。
- 2025  Vol.  50(1):    89-94
    [摘要](354)     [PDF](387) -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及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 廖正杭,陈 婷,赵永丽,李 伟,杨 科
- 基于Landsat数据,提取了乌蒙山自然保护区2005年、2011年、2019年植被覆盖信息,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反演了植被覆盖度(FVC),利用Fragstats 4.2软件计算了保护区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 及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005—2019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植 被覆盖类型主要以阔叶林为主,2005—2019年间占比从56%增加到60%;研究区整体植被覆盖度较 高,以中高、高植被覆盖度为主,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2011年、2019年不同时期中高、 高植被覆盖区分别占该区总面积的78.41%、75.59%、83.22%,FVC均值从65.14%上升到了73.3%;从景观格局来看,保护区植被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整体景观破碎度再降低,不同植被类型斑块整体上变化不大、斑块形状越来越规则,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分布较集中,混杂度、多样性下降。
- 2025  Vol.  50(1):    95-103
    [摘要](348)     [PDF](350) - 临沂市引种大花月季及丰花月季综合评价
- 张仪东,张军祥,王玲玲,宋红丽
- 采用等权和加权分析法,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花径、抗性、冠幅、花期、株高、生长速度作为评价指标,对从河南南阳引进的大花月季品种和丰花月季各9 个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花月季品种中‘莫奈’和‘梅郎口红’2 个品种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瑞典女王’、‘红色达芬奇’、‘红双喜’和‘婚礼之路’4 个品种,‘挚爱’、‘流浪者’和‘漂多斯’3 个品种表现最差;丰花月季 品种中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种为‘红帽’和‘柔情似水’,其次是‘曼海姆宫殿’、‘欢笑’、‘红五月’和‘仙境’4 个品种,‘冰山’、‘金玛丽’和‘黄丛容’3 个品种表现较差。评价结果基本与其在实际种 植过程中的表现相符,以期为山东临沂地区月季品种的广泛应用提供实践依据。
- 2025  Vol.  50(1):    104-108,200
    [摘要](355)     [PDF](409) - 腾冲红花油茶4 种活性物质含量及变异分析
- 尹必期,张仁斌,余祖华,李看清,李丽华,刘加理,谢 胤,寸明辉,徐志映
- 对腾冲红花油茶7个种群的维生素E、谷甾醇、角鲨烯和总酚含量及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腾冲红花油茶油含有的维生素E种类为α-Ve,平均含量为(26.71±7.060)mg/100g;甾醇为β- 谷甾醇,平均含量为(287.663±40.430) mg/kg;角鲨烯和总酚平均含量分别为(137.95±72.55) mg/kg 和(14.36±2.532)g/kg。四者含量在不同单株间存在一定变异,其中角鲨烯变异幅度最大, 变异系数达52.59%,最大与最小单株之间相差17.7倍;维生素E 的变异幅度次之,变异系数为 26.43%,最大与最小单株之间相差3 倍;总酚变异幅度较小,变异系数为17.64%,最大与最小单株 之间相差2.5倍;β-谷甾醇变异幅度最小,最大与最小单株之间相差2倍。不同种群间总酚含量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β-谷甾醇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维生素E 和角鲨烯含量 差异不显著(P>0.05)。维生素E 含量与β-谷甾醇和总酚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角鲨烯含量与 其余3种活性物质含量之间、谷甾醇含量与总酚含量之间无相关性。腾冲红花油茶含有丰富维生 素E、谷甾醇、角鲨烯和酚类物质,是一种优质的木本食用油。可以利用单株遗传差异选育出活性 物质含量高的特异单株,培育出高价值的优良品种。
- 2025  Vol.  50(1):    109-114
    [摘要](344)     [PDF](301) - 极小种群植物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综述
- 杨忠兴,华朝朗,陈春祥,赵昌奎,胡艳萍,吴明慧,张天壁
- 从野生种群现状与生境特征、致危因素、繁殖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技术、保护遗传学特征、综合保护与实践等方面对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进行综述,介绍拯救保护取得的进展。通过近地、迁地、种群回归等综合保护与实践,巧家五针松已从34 株野生种群扩繁到3 550多株。34株野生种 群分布区已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了防火隔离带,实施了病虫害防治、抗旱、抗寒、宣传教育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开展了原生境及其种群动态监测,野外种群得到了强有力保护;建立樟木箐 种群回归点1处,保存株数1 600多株,2023年回归种群首次开展采种育苗;巧家县境内建立了近地保护点11 处,保存株数1 100 多株,建立迁地保护点13处、种子库1 个,保存株数850 多株。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巧家五针松的基因保存、种群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
- 2025  Vol.  50(1):    115-121
    [摘要](356)     [PDF](401) - 广东省荔枝古树资源分布及影响要素研究
- 杨佐兵,魏玉晗,魏 丹
- 荔枝古树数量多,是广东省古树的组成特征和生态文化的重要类群之一。通过对广东省荔枝 古树的组成特征、分布特征及文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荔枝古树共有13 779 株,占广东古树总数的16.33%,主要为三级古树,占比96.97%;荔枝古树所属权属数量存在差异性,集体权属占比最大,占总数的75.78%;荔枝古树分布特点差异不显著,群状和散生分布数量相近;荔枝古树数量分布受地理环境影响,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和雷州半岛的平原地区乡村。荔枝古树分布受到自然环境和种植文化等综合影响。
- 2025  Vol.  50(1):    122-127
    [摘要](354)     [PDF](337) - 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
- 郭宝华,崔茂欢,徐丕聪,姜健发,房以好,王有兵
- 2021年1月—2022年12月,对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调查,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3目18科31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7科10种,爬行动物1目11科21种。31种两栖爬行动物中,除东洋界和古北界广布种2种外,其余29种均为东洋种,其中东洋界广布种13种 (占比41.93%)、西南区种9 种(占比29.03%)。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3 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濒危种5 种,易危种5 种,近危种2种;列入IUCN 红色名录中濒危种1种,易危 种4种,近危种1种;列入CITES附录物种3种;列入“三有动物”名录物种21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F、G指数均较低,在科、属水平上多样性均较低,爬行动物G-F指数高于两栖动物,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高于两栖动物。针对该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保护和管理建议。
- 2025  Vol.  50(1):    128-135
    [摘要](351)     [PDF](313) - 海拔对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拐棍竹异龄叶性状的影响
- 焦晋川,李 梦,陈亚文,王显智
- 植物叶片能够较好地指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为对象,在3个海拔处(1 700 m、1 900 m 和2 050 m)分别收集3个年龄拐棍竹竹叶(1 a、2 a 和3 a),测量其性状(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生物量、形状指数和比叶面积)以探究异龄叶形态对海 拔的适应。结果显示,较低海拔(1 700 m)1 a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生物量和形状指数表现较 优,比叶面积则相反;海拔对叶性状的影响较年龄大;除比叶面积外,其他5种性状均随海拔增加而 降低;年龄对叶性状的影响则没有明显的趋势。总体上表现为叶经济谱由低海拔到高海拔转变为 快速投资收益,叶面积则调整为更小以适应高海拔的低温。
- 2025  Vol.  50(1):    136-144
    [摘要](340)     [PDF](327) - 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于楠楠,陈海垚,尚天歌,刘瑞龙,薛利忠,焦欣磊,廉培勇,刘秀莲
- 为探究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乌兰察布地区不同乡土树种造林模 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模式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各造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造林模式均不同程度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 其中山杏柠条锦鸡儿块状造林模式土壤的持水性指标及总孔隙度指标最高;不同造林模式均改善了土壤的pH、全效养分含量,全磷含量在表层土壤均显著高于对照,沙棘柠条锦鸡儿行间造林模式 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山杏纯林模式;相较于对照CK不同造林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所有造林模式综合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CK,其中山杏柠条锦鸡儿块状造林模式综合得分最高,建议在林业生态建设及修复中可应用该模式开展人工造林。
- 2025  Vol.  50(1):    145-152
    [摘要](349)     [PDF](341) - 火后萌生栓皮栎林地表可燃物特征研究
- 陈启良,叶 彪,王秋华,洪瑞成,王 劲,陈诗俊,马 诚,朱熙隆
- 以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摩天岭林区2010年火灾后的萌生栓皮栎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云南省 防火期初期和高火险期采集其林下地表可燃物,对可燃物的燃点、绝对含水率、热值、灰分含量、粗脂肪、火行为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防火期初期地表可燃物平均绝对含水率为10.5%、平均 热值为19 406 kJ/ kg,引燃后火焰维持时间为98~141 s;高火险期平均绝对含水率为4.6%,平均热值为20 249 kJ/kg,火焰维持时间为99~182 s。高火险期栓皮栎林地表可燃物燃烧性强,危害较大。
- 2025  Vol.  50(1):    153-157
    [摘要](341)     [PDF](317) - 无人机喷施无公害杀虫剂防治落叶松松材线虫试验效果比较
- 张晓娟,付耀凯,王建平
- 为分析无人机喷施无公害杀虫剂对落叶松松材线虫的防治效果,于河北省平泉市落叶松防护 林林地分别按不同剂量喷施5%高效氯氤菊酯乳油(T1)和20%阿维菌素乳油组(T2),对比2组无 公害杀虫剂不同稀释倍数和喷施剂量在松材线虫防治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T1组中稀释比例 为1∶1 000、1∶2 000时,松材线虫致死率和矫正致死率显著高于其他稀释比例(P<0.005);T2处理 中5种稀释比例松材线虫致死率、矫正致死率均达100%,且T2组松材线虫致死率和矫正致死率明 显高于T1组(P<0.05);T1 组中喷施量为200 g/hm2时,给药90 d后落叶松枯死率明显降低,成活 率显著提升,效果优于喷施量150 g/hm2和100 g/hm2(P<0.05),T2组中各喷施量间落叶松枯死率 和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T2组落叶松枯死率低于T1组,成活率高于T1组(P<0.05);林间 松材线虫防治效果:T2组绝对预防效果和相对预防效果均优于T1,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无 人机喷施5%高效氯氤菊酯乳油和20%阿维菌素乳油杀虫剂,对落叶松松材线虫均起到一定的防 治效果,而20%阿维菌素乳油对松材线虫防治效果更好,从成本角度看,其喷施剂量为100 g/hm2 时,既可节约成本,也能达到防治效果。
- 2025  Vol.  50(1):    158-162
    [摘要](340)     [PDF](303) - 核桃溃疡病化学防治研究
- 庞久帅,赵燕琴,原阳晨,周苗苗,许晨阳,刘 伟,李会平
- 为更高效地防治核桃溃疡病,选用常用杀菌剂25%丙环唑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作为供试药剂,采用含药平板法及烫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供试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离体枝条病斑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明,25%丙环唑乳油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处理5 h抑制率为93.00%;除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外,其他药剂均能100%抑制孢子萌 发;25%丙环唑乳油对离体枝条病斑的保护和防治作用最好,防治率分别为74.97%、72.00%;添加“柔脂通”渗透剂对不同药剂的治疗效果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与25%丙环唑乳油混合使用后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率由72.00%上升到80.39%。生产上可选用25%丙环唑乳油配合“柔脂通” 渗透剂进行核桃溃疡病防治。
- 2025  Vol.  50(1):    163-168
    [摘要](346)     [PDF](311) -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漓江西岸喀斯特传统聚落生态智慧研究
- 梁景慧,梁福兴,粟巧兰
- 鉴于漓江喀斯特江岸生态景观、旅游活动、生态修复、文化体验等问题的研究,多沿江流方向展开探讨,少有沿横向廊道及其传统聚落生态智慧的研究成果。本着为喀斯特景观遗产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创新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的目的,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出发,选取桂林市雁山区段东西横向20 km 范围内喀斯特地貌区的三个段面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漓江西岸峰丛河谷— 峰丛洼地—峰林漏斗—孤峰平原—丘陵台地等5 种传统聚落的生态智慧具有突出的多样性、依存性、演化性和制度化等特征。
- 2025  Vol.  50(1):    169-178
    [摘要](348)     [PDF](352) - 陕西省域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
- 庞 静,戴平章
- 从资源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基础条件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 法分析行业竞争力。结果表明,2015—2022年陕西省森林康养行 业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市竞争力水平差距明显,总体上呈现“ 南部及中部地区较高,北部地区偏弱”的空间特征;关中中部、陕西南部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较强;关中西部、陕北南部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一般;关中东部、陕北北部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偏弱。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升省域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 2025  Vol.  50(1):    179-185
    [摘要](359)     [PDF](324) - 疗愈景观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 毛海宁,燕亚飞
- 采用CiteSpace软件,利用2010—2023年在CNKI数据库和WOS 数据库的疗愈景观文献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国内外疗愈景观领域相关年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与CNKI数据库相比,WOS数据库发文作者较多,合作网络较密集。国内文献研究热点聚集于疗愈景观在人居环 境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针对老年人群和医疗环境打造疗愈景观以及研究疗愈景观理论模型和案例等方面;国外文献研究热点聚集于疗愈景观在医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方面的研究。与WOS数据库相比,CNKI数据库尚有较大研究潜力和空间;未来疗愈景观在数字 景观的基础上结合跨学科研究可能成为研究热点。
- 2025  Vol.  50(1):    186-194
    [摘要](359)     [PDF](304) - 国外国家公园原住民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孔 凯
- 系统梳理国外国家公园原住民的相关研究对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精选国 外1992年以来的49 篇国家公园原住民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公园与原住民关系、原住民在国家公园中的作用、国家公园与原住民的冲突及化解、国家公园与原住民合作机制建设、国家公园原住民参与旅游发展等5个方面。国外研究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居荒野型国家公园范式、保障国家公园原住民的合法正当利益、发挥原住民保护作用等3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2025  Vol.  50(1):    195-200
    [摘要](387)     [PDF](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