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植被资源。为深入了解和保护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科考植被专题组于10月9日开始进行了滇西北老君山植被专题的第三次样地调查。此次调查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生态的深入探索,也是一次对科学精神的实践。
调查前,我们根据调查区域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调查计划和路线。驻扎在剑川区域,按照计划以剑川县为中心点,发散式对老君山西坡以及北坡进行各植被类型的调查。从海拔2000多m的人工草本到海拔4000m的高山草甸,考虑到植被的多样性和分布特点,我们选择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调查。
考察过程中,我们小组克服了重重困难。由于老君山地形复杂,山路崎岖,我们不得不徒步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在考察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植被类型,从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到高海拔的针叶林,再到高山草甸,植被景观丰富多样。
每调查一块样地,我们都仔细观察植被的生长状况、分布规律和物种多样性。在采集标本时,我们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植被的生境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植被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调查海拔3300m的一块冷杉群系样方中,出现了一棵胸径92cm的冷杉,也充分理解了生态学家讲的“树木是地球的大肺”这句话。
山里的天气变化莫测,每一秒都在和乌云赛跑,上一秒还在感叹阳光透过树林斑驳挥洒的美好,下一秒大雨就像“马赛克”一样模糊每个人的视线。
为了不浪费时间,每次进入老君山必不可少的就是备好衣物、干粮,早上热乎的干粮到了中午也变成“冰镇风味”,一口吃下去,保证瞬间清醒,继而我们准备了暖壶烧好热水,带着泡面上山,也算是“改善伙食”啦。
虽然样地调查路途奔波、充满艰辛,但是刻在云南人基因里的“捡菌儿快乐”,就会使大家的疲惫一扫而光,两眼放光。
此次考察,开展了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寒温性针阔混交林、寒温性灌丛、山顶苔藓矮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杨、桦、柳林、丽江云杉群系、冷杉群系、云南铁杉群系、柏木群系、高山松群系、云南松群系、暖性灌丛、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人工乔木植被、人工灌木植被、人工草本植被等20种植被类型调查,完成样方38块。至此,植被专题外业也告一段落,但我们的科考之路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我们将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撰写专题报告,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回顾此次考察,每一次的记录与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对未知的森林充满了兴趣和敬畏。对于科考而言,每一次的探索,都只是对自然奥秘的一次浅尝辄止,我们还需要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