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蕨类植物由两个不同的进化谱系,即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组成,是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维管植物,也是维管植物中继被子植物之后的第二大类群,在植物系统发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调查在滇西北老君山科学考察里属大型真菌和维管植物专题里的一个重要的子专题。2023年7月24日至7月30日,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组开始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子专题第一次野外调查。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起源比种子植物更早,但自新生代以来,在古生代至中生代起源的蕨类植物大部分类群已灭绝,新演化的类群多数为草本植物,且多数为阴生植物和附生植物,与植被类型密切相关,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的种类最为丰富。
图1 附生岩石上的石松类及蕨类植物
老君山区域分布较广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云南松林,沿溪谷两岸水份较充足分布有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我们的首站选择了区域内海拔较低,有一定面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的黎明河谷区域。
图2 野外调查
第一天我们沿着黎光河开始样线调查,采集标本60余号,收获颇丰,虽然晚上压制标本近凌晨,但是大家都兴致高涨。
次日,我们到金丝厂的北面,沿别一底箐向上,想增加高海拔的物种记录。采集到的标本没有达到预期,继续上山的念头就断了,决定依旧沿着溪谷两岸继续调查。接下来的几天,每天采到的标本数越来越少,新的一天会发现更多未记录物种是每天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穿梭在山林里的强大动力。
为了节省回到村里吃午饭的时间,我们换着花样的带干粮上山,想尽力生出点野炊的乐趣。山深林密,万籁俱寂。在偌大的山林空谷深处,看见向导为我们燃起了火堆,恍惚在仙境中感受到的人间烟火气,就够我享受这片刻的惬意。
图3 为泡面燃起的火堆
开始天气非常的靠谱,每天晚上下雨白天阴沉着,非常适合开展野外工作。随后几天白天开始逐渐放晴,异常晒,也担心偶遇出门晒太阳的冷血动物。果不其然,我们与一只菜花原矛头蝮迎面遇上,它栖息在路边灌木枝上,我们眼睛齐平的位置。与它直接对视后影响着我们随后进草丛调查的心情。
图4 菜花原矛头蝮
雨季的天气令人捉摸不定。随着天气逐渐受台风登陆的影响,我们的首次调查接近了尾声,此次野外共采集近200号标本,记录到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水龙骨科、冷蕨科、瓶尔小草科、石松科、卷柏科等多个类群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种——马尾杉,为后续的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期待下次行程。
图5 马尾杉